再见,小蓝鸟!Twitter时代,就此落幕…
最近,总有种莫名的恍惚感,好像互联网的记忆正在被一块一块地抽走。前几天,就有朋友在后台跟我嘀咕,说收到了X平台一份不痛不痒的官宣,那感觉,像是一封迟到已久的讣告。内容很简单:Twitter.com这个域名,即将彻底退役。

是的,你没看错。那个承载了我们无数吐槽、围观、追星、甚至见证历史的网址,马上就要从互联网的地址栏里,永久消失了。
官方的说法很技术,很冰冷。说是为了配合域名切换,那些用硬件安全密钥登录的老伙计们,必须在规定日期前重新设置,不然账户就给你锁了。官方还特意强调,这跟安全没半毛钱关系,纯粹是“配套操作”。
说白了,就是换门牌号了,你的旧钥匙当然就打不开新锁了。这波操作,只影响一小撮技术流用户,大部分人其实毫无体感。但谁都明白,这根本不是重点。重点是,那个男人,终于要完成他“毁尸灭迹”的最后一步了。连跳转的后路都不再保留,Twitter.com将变成一个无法访问的404页面,一个数字世界的幽灵。一个时代,就这么被一个强制更新的弹窗,画上了句号。

谁能想到呢?想当年,那只蓝色的小鸟横空出世,140个字符撬动全球舆论,那叫一个风光无两。它还不是后来那个臃肿、复杂、充斥着算法推荐的怪物。最初的它,简洁,快速,几乎是与现实世界同步的脉搏。2007年在西南偏南艺术节上一战成名,日推文量暴增,一夜之间就从极客的小众玩具,变成了主流视野里的社交新贵。
紧随其后的是,2013年敲钟上市,市值冲破240亿美金,正式加冕为全球社交媒体的巨头。
那时候,我们谈论“围观改变世界”,我们在上面追逐热点,我们看着一个个公众人物在上面建立人设,又眼看着他们人设崩塌。那只叽叽喳喳的小蓝鸟,就是我们的赛博广场,是信息流的瀑布,是我们窥探世界的一个最即时的窗口。它几乎定义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消费方式,快速、碎片,却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。
然后,那个男人来了。
2022年,马斯克挥舞着440亿美金的支票,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,强行买下了这个广场。从那一刻起,小蓝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。后面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大刀阔斧的裁员,毫不留情的内部清洗,推出匪夷所思的付费认证,核心目标只有一个——杀死Twitter,让X重生。

2023年7月,他做到了。小蓝鸟的logo被一个冰冷的、充满未知数意味的“X”所取代,域名也同步切换。但老马终究还是留了一手,考虑到巨大的用户惯性,他设置了一个跳转,让那些依旧习惯输入Twitter.com的老用户,能平稳过渡到新世界。

那时的我们,或许还心存一丝幻想。觉得这不过是一场商业闹剧,一个亿万富翁的任性妄为。我们依旧叫它“推特”,在提到新名字“X”时,总带着一丝戏谑和不情愿。我们觉得,只要我们还记得,只要那个域名还能跳转,小蓝鸟就还没有真的死去,它只是被关起来了。
而如今,这最后一丝温情脉脉的面纱也被彻底撕下。连“跳转”这个数字世界里的虚拟路标都将被拆除,意味着这场品牌清理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。这不再是改名,而是彻底的格式化。从名称、Logo到域名,这个运营了近二十年的社交符号,将被连根拔起,全面退出互联网的舞台。
时代的潮水滚滚向前,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冲浪者,最后却发现,大部分人不过是潮水中的一粒沙,被裹挟着去往不知名的远方。少数的平台会像巨大的浪花一样,被更凶猛的资本巨浪掀翻、拍碎在沙滩上。我们这些曾在蓝鸟上叽叽喳喳的用户,如今四散在各个信息孤岛,在广袤却又割裂的社交场域里,寻找着记忆里那个“天下大同”的影子。
我们依旧在寻找属于我们的裂缝空间,却依旧向往着那个可以自由呼吸、畅所欲言的美好世界。
只是,那只鸟飞走了,再也不会回来了。一个时代,就此定格,封存在了我们的记忆里,不增不减。

公号改变推送规则,请把公号设成【星标🌟】,
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哦!
▐ 往期文章推荐
Blued、翻咔纷纷被下架,暂停下载服务…txl的春天就要结束了吗?
直男作家在成都txl酒吧的一夜:那么多密密麻麻的0,竟没一个来搭讪自己,祛魅了…网友辣评:“你是去印证自己根本就没有魅!”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同志也OK